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二十八章

悲悯将军 by 祁连岫云

2018-5-27 06:01

  听完参谋长的讲述,李木生若有所思地替他分析道:“我想郡里只搞到了一批木头,而且立刻通知了我们。可是就在我们准备拉木头的时候,他们又接到人民军征集木头的命令,为了按时完成他们上级下达的任务,郡长用他的权力转而把这批木头给了人民军。现在郡武装部当了缩头乌龟,你们手里的批条又被他们撕了,只能你和张连长互为证人。眼下张连长也被下枪的事搞得有口难辩,你看看,这点事怎么会搞成这样!”

  魏参谋长同意李木生的分析,并为侦察连的张连长辩解道:“下枪的事不能怪他,是对方首先拉来了动武的架势,下他们的枪也是为了防止冲突升级。你没见当时对方那个蛮横劲,我觉得张连长的处置没什么不妥。说实话,我倒觉得这小伙子能在对方把枪口对着我的时候,勇敢地冲上来,用身体挡住枪口,保护自己的首长,真是好样的!”

  回来后,李木生经过进一步调查,亲自拟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到了志司。在报告里他详细解释了几个问题:第一,征集木头修工事是他在师部会议上定下来的,并不是参谋长的个人行为;第二,参谋长没有带着战士们去抢老百姓的木头,这批修筑工事的朩头是参谋长与郡武装部协商后拨给我师的,郡武装部有批条,但被对方蛮横撕毁;第三,造成误解的原因是郡里没有协调好,将一堆木头批给了两家,结果引起了误会;第四,下对方的枪是侦察连连长为了保护参谋长,避免冲突升级进行的紧急处置。

  这份报告报上去之后,人民军告状的事则不了了之,不久魏参谋长官复原职。

  后来从朝鲜回国后,在一次会议上彭总见到李木生还提到了此事,他说当时因为别的事情朝鲜同志对志愿军尤其是对他彭总本人有些意见,于是便把下面报告上来的志愿军的军纪问题和几次中朝军队的冲突都拧到了一起,不分青红皂白地告他的御状。最后彭总对李朩生说:“朩生呀,你对这件事的调查报告我看过了,我相信你,也相信咱们的同志。”

  28.军令如山

  这天下午,李木生在病房里迎来了一批探视的客人,这些人全是省军区的干部,可以说都是他的老部下。李木生虽然是老红军,又是省军区的领导,但他性格随和,没有架子,加上爱玩、爱开玩笑,深得年轻人的喜欢。慢慢地他结交了许多基层的小朋友,在这些人中有他的棋友、球友和喜欢锡剧的票友。工作之余,他们常到李副司令家里来玩,并把他当作长辈,倾诉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基层部队存在的问题,并且或多或少地得到过他的帮助。文革开始后,由于李木生出身与红一军团,可谓根正苗红,加上不隶属于军区的任何政治山头,所以当一些老干部靠边站或被审查之后,他便被推到了台前,主持省军区的工作。在这期间,虽然这些人也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热情百倍地投身于运动,但他们出于对李木生的信任,都曾在私下协助过李木生保护被冲击的老干部和他们的子女,一时间李木生的家成了政治风暴中的一个港湾。

  一下来了这么多客人,病房里立刻热闹起来。李木生斜靠在床上,看着围在病床四周或站或坐的年轻人,高兴地逐一询问他们最近的生活和部队的情况。在这些人中,职务最高的是一位机关管理处的协理员,他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当年为了让驻守阵地的战友每天都能吃上饭,他带领炊事班的战士,背着饭菜,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穿越敌人的封锁区,坚持每天往主峰上送饭。后来在战斗总结会上,李木生亲自为他请功,再后来因为这个战功,他顺利地提了干,成了陕西家乡人眼里的大英雄。不过提起他与李木生的关系,军区几乎无人不晓他们初次相识的一个故事。

  那是1953年初夏的一天,李木生带着参谋来到前沿阵地看望凯旋的部队。自从夏季战役打响以来,战斗多以连为单位,快速出击、速战速决。这一天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上午师长主持了祝捷大会,然后文工团为大家表演节目。为了让刚刚从主峰上轮替下来的部队吃上热热乎乎的饭菜,一清早炊事班就把面和肉挑到半山腰的山洞,并在那里架起大锅,为战士们烙饼炖肉。

  午饭之后,李木生参加了作战连队的战斗总结会。回师部之前,他不忘炊事班的辛苦,特意来到炊事班看望和慰问他们。李木生走进山洞时,炊事班的战士们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山。李木生站在洞口,望着正在忙碌的战士们亲切地说:“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做的饭菜非常好吃,同志们都给你们竖大拇指呢。”

  一位战士一边埋头手里的事情,一边礼貌地回答道:“不辛苦,你们辛苦了!”

  另一位战士则操着一口陕西话直通通地说:“同志,你别光说,搭把手,帮忙把这些饭勺和空桶担到山下去。”说着伸手向山下一指。

  这位战士的话让李木生先是一怔,然后他爽朗地一笑说:“好吧,军令如山!保证完成任务!”说完,挑起担子就往洞外走。

  见师长挑着担子从洞里出来,站在洞外的警卫员和随行参谋全都一愣,然后纷纷扑上来抢他肩上的担子。李木生乐呵呵地说:“你们别抢,我在执行任务呢。”说着,一把推开他们的手,熟练地挑着担子,沿山间小路向山下奔去。

  望着师长挑担子离去的背影,警卫员愣头愣脑地问身旁的参谋:“首长执行什么任务?”

  参谋们异口同声地说:“你是警卫员,还有心思瞎问,还不赶快去保卫师长。”

  警卫员恍然大悟,撒腿向山下追去。警卫员走后,参谋们走进山洞,见里面只有几位炊事员便都猜到了一二。于是他们相互看了看,都有些忍俊不禁,却又不约而同地忍着。一位参谋故作严肃地问:“你们谁是领导?”

  “额是班长。”一位炊事员脖子一梗,操着陕西话说。

  这位参谋二话不说,把炊事班长拉到洞口,指着挑着担子正往山下走的师长,问道:“刚才是你下令让那位同志把桶担下山的吧?”

  “咋?”他看着李木生的背影问。

  “你知道他是谁吗?”

  “额不知道。”

  “你真是官僚主义呀,连师长都不认识。”另一位参谋忍着笑,板着脸说。

  一听说那是师长,班长怔住了,他一边回想着那个人的样子,一边嘴里喃喃道:“咋?师长?谁说额不认识师长?额当兵那天老兵就告诉额,师长是老红军,跟着老红军打仗不吃亏。”说到这儿,他摸摸头,看着参谋们憋不住想笑的样子,“你们别吓唬额了,师长来这里干啥?帮厨?”

  他的话和说话的样子终于让大家忍不住大笑起来,一位参谋摇摇头说:“你就认识饭桶,当个班长敢给师长派任务。告诉你吧,师长是专门来慰问你们的,可是他慰问的话还没讲完,就被你一声令下,当了挑夫。”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